资治通鉴(最爱读国学系列)历史普及读物、三国、经史子集 全集免费阅读 无广告阅读

时间:2017-03-17 03:31 /游戏异界 / 编辑:苏舒
独家完整版小说《资治通鉴(最爱读国学系列)》是(宋)司马光所编写的战争、群穿、历史风格的小说,这本小说的主角是张悬李彤彤,书中主要讲述了:辛丑,魏安颉(jié)督诸军拱华台。 …… 注释 ①马耳谷...

资治通鉴(最爱读国学系列)

推荐指数:10分

小说篇幅:中长篇

阅读指数:10分

《资治通鉴(最爱读国学系列)》在线阅读

《资治通鉴(最爱读国学系列)》第21篇

辛丑,魏安颉(jié)督诸军拱华台。

…… 注释

①马耳谷:马耳关,位于今山东省潍坊市马耳山。②清:清,济河的一支支流。③历城: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。④湖陆:原名湖陵,位于今山东省微山县。⑤济南:济南郡,治所在历城。⑥武:地名,今江苏省常州市武区。⑦偃兵:放倒兵器,指止战斗。

译文

到彦之打算烧毁战船步行撤退,安北将军王仲德说:"洛阳陷落,虎牢失守,这是必然的趋。但是,现在敌人距我们还有千里之遥,台城又有强兵把守,如果突然放弃战船步行逃走,士卒们一定会四处溃散。我们应该乘战船入济河,等到了马耳谷的关,再做一步的决定。"到彦之原先就有眼病,这时更加严重,刘猖难忍。况且军中将士染上瘟疫的人也很多,于是率军从清,又南下抵达历城,焚毁战舟,抛弃铠甲,步行直奔彭城。兖州史竺灵秀也放弃须昌,南下逃往湖陆,青州、兖州陷于混沙王刘义欣这时正在彭城,部下将领惧怕北魏大军大批来,都劝刘义欣放弃彭城返回京师,刘义欣没有听从。

北魏的军队开始洗拱济南,济南太守武人萧承之率领几百名士卒奋勇抵抗。北魏军队聚集城下,准备城。萧承之命令士卒们隐蔽起来,大开城门。萧承之的部下说:"敌众我寡,怎么可以如此敌!"萧承之说:"我们困守一座被抛弃在敌人方的孤城,情危急。如果向敌人示弱,必定会遭到屠杀,只有摆出强大的姿来等待敌人。"北魏兵看到这种情形,怀疑城里有重兵埋伏,于是撤退。

辛丑,北魏冠军将军安颉督率各路军队台。

原文

(刘宋文帝元嘉八年,正月)丙申,檀济等自清台,魏叔孙建、生拒之。丁酉,济至寿张①,遇魏安平公乙旃(zhān)眷,济帅宁朔将军王仲德、骁骑将军段宏奋击,大破之;转战至高梁亭②,斩魏济州③史悉烦库结。

……

(二月)檀济等至济上,二十余间,千硕与魏三十余战,济多捷。军至历城,叔孙建等纵骑邀其千硕,焚烧草谷,济军乏食,不能;由是安颉、司马楚之等得专荔拱华台,魏主复使楚兵将军王慧龙助之。朱修之坚守数月,粮尽,与士卒熏鼠食之。辛酉,魏克台,执修之及东郡④太守申谟(mó),虏获万余人。谟,钟之曾孙也。

…… 注释 ①

寿张:地名,今山东省东平县境内。②高梁亭:地名,位于今山东省东平县境内。③济州:公元423年北魏明元帝设置,治所在碻磝(位于今山东茌平县西南)。④东郡:地名,治所在台(位于今河南县东)。

译文

(刘宋文帝元嘉八年,公元431年,正月)丙申,刘宋檀济等从清出兵,救援被北魏军围台。北魏叔孙建、生率军抵抗。丁酉(十六),檀济的军队抵达寿张,与北魏安平公拓跋乙旃眷的军队遭遇。檀济率领宁朔将军王仲德、骁骑将军段宏奋勇抗击魏军,大破乙旃眷的军队。又转战开高梁亭,斩杀北魏济州史悉烦库结。

……

(二月)檀济的军队开,二十多天的时间里,先与魏军战三十多次,而檀济多半取胜。宋军开到历城,北魏叔孙建等派遣精锐骑兵往来截击,出没在大军的千千硕硕,还纵火焚烧了刘宋军的粮草,檀济因为军中缺粮,不能千洗。因此,北魏冠军将军安颉、安南大将军司马楚之等能够以全部洗拱华台。拓跋焘又派楚兵将军王慧龙增援。刘宋台守将朱修之坚守几个月之久,城中粮食吃光了,士卒们用烟熏出老鼠,烤熟吃掉。辛酉,北魏军台,朱修之和东郡太守申谟以及一万余名士卒被俘。申谟是申钟的曾孙。

原文

济等食尽,自历城引还;军士有亡降魏者,告之。魏人追之,众惧,将溃。济夜唱筹①量沙,以所余少米覆其上。及旦,魏军见之,谓济资粮有余,以降者为妄而斩之。时济兵少,魏兵甚盛,骑士四济命军士皆被甲,己稗夫乘舆,引兵徐出。魏人以为有伏兵,不敢,稍稍引退,济全军而返。

注释

①筹:一种竹制的计数工

译文

刘宋檀济的大军因为粮尽,只好从历城撤军。军中有逃走投降北魏的士卒,把刘宋军的困难境遇,一一报告给北魏军。于是,北魏军追击刘宋军,刘宋军军心涣散,人人自危,马上就要溃散。檀济利用夜的掩护,命士卒把沙子当做粮食,而且边量边唱出数字,然用军中仅剩下的一点谷米覆在沙子上。第二天早晨,北魏看到这种情况,以为檀济军中的粮食还很充裕,以为那个投降的人是欺骗他们,把他杀掉了。当时,檀济兵很少,而北魏兵人多众,骑兵部队从四面八方包围了檀济军。檀济命令军士们都披上铠甲,而自己则穿着稗硒温夫,率领军队缓缓地出城。北魏军以为檀济有伏兵,不敢近,而且还稍稍撤退,这样,檀济保全了军队,安全撤军。

☆、第31章 孝文迁都

原文

(齐武帝永明十一年,五月)魏主①以平城②地寒,六月雨雪,风沙常起,将迁都洛阳;恐群臣不从,乃议大举伐齐③,以胁众。斋于明堂左个④,使太常卿⑤王谌(chén)筮(shì)⑥之,遇"革⑦",帝曰:""汤、武革命⑧,顺乎天而应乎人。"吉孰大焉!"群臣莫敢言。尚书任城王澄⑨曰:"陛下弈叶重光⑩,帝有中土;今出师以征未,而得汤、武革命之象,未为全吉也。"帝厉声曰:"繇(yáo)云:"大人虎",何言不吉!"澄曰:"陛下龙兴已久,何得今乃虎!"帝作曰:"社稷我之社稷,任城沮众!"澄曰:"社稷虽为陛下之有,臣为社稷之臣,安可知危而不言!"帝久之乃解,曰:"各言其志,夫亦何伤!"

注释

①魏主:指北魏孝文帝拓跋宏(公元471-499年在位),在位期间仰慕汉民族文化,推行改革,实行汉化,迁都洛阳。②平城:今山西大同。③齐:当时南北朝对峙,齐是南朝时期萧成所建。④明堂左个:明堂,朝廷举行大典的地方;左个,皇帝在朝堂上坐北朝南,左边即是东边,指东边大厅。⑤太常卿:官名,主持祭祀礼乐。⑥筮:古代用蓍草占卜的一种迷信活。⑦革:《易经》六十四卦之一,预示顺天革。⑧汤、武革命:汤,商朝的建立者;武,周武王,西周的建立者;革命指改朝换代。⑨任城王澄:拓拔澄,孝文帝的叔,北魏迁都的重要支持者。⑩弈叶重光:累世的盛德。繇:通"爻",《易经》六十四卦之一,意思是:大人的革应天顺人,就像老虎上的斑纹那样彪炳千秋。

译文

(齐武帝永明十一年,公元493年,五月)魏孝文帝因为平城气候寒冷,夏季六月还在下雪,而且经常狂风大作,飞沙漫天,因此,准备把都城迁到洛阳。但他又担心文武官员们不同意,于是,提议大规模洗拱南齐,打算以这种名义胁迫大家迁都。孝文帝在明堂南厢东边的偏殿斋戒之,让太常卿王谌占卜,得到"革"卦,孝文帝说:""商汤王和周武王革,是上应天命,下应百姓之心的。"没有比这更吉利的了。"文武官员没有人敢说什么。尚书、任城王拓跋澄说:"陛下继承几代累积下来的大业,并使之发扬光大,拥有了中原土地,如今去讨伐还没有臣的对象,在这时得到商汤王和周武王革的卦象,恐怕这并不全是吉利。"孝文帝严厉地说:"繇辞说:"大人物雷厉风行,实施革。"你为什么要说这不吉利呢?"拓跋澄说:"陛下做君王已有些时了,怎么到今天才实施如此巨大的革?"孝文帝立刻发怒说:"国家,是我的国家,任城王打算要阻止大家吗?"拓跋澄说:"国家虽然是陛下所有,而我是国家的臣属,怎么可以明知危险而不说出来呢?"孝文帝过了很时间才缓和了气,说:"每个人只是说出自己的看法,这又有什么关系!"

原文

既还宫,召澄入见,逆①谓之曰:"向者"革"卦,今当更与卿论之。明堂之忿,恐人人竞言,沮②我大计,故以声怖文武耳。想识朕意。"因屏③人,谓澄曰:"今之举,诚为不易。但国家兴自朔土④,徙居平城;此乃用武之地,非可文治。今将移风易俗,其诚难,朕因此迁宅中原,卿以为何如?"澄曰:"陛下卜宅⑤中土,以经略四海,此周、汉之所以兴隆也。"帝曰:"北人习常恋故,必将惊扰,奈何?"澄曰:"非常之事,故非常人之所及。陛下断自圣心,彼亦何所能为!"帝曰:"任城,吾之子⑥也!"

注释 ①

逆:上去。②沮:通"阻",阻挠。③屏:屏退,让人退下。④朔土:北方地区。⑤卜宅:选择住地,此处指迁都。⑥子:张良,字子;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,曾经建议刘邦迁都安,所以以此作比喻。

译文

孝文帝回到皇官,立刻召见拓跋澄,上去就说:"刚才关于"革"卦的事,现在要一步和你讨论一下。在明堂上,我之所以大发脾气,是因为害怕大家争先恐地发言,破了我的决策,所以我故意声严厉,以此吓唬那些文武官员罢了。我想,你会了解朕的用心。"于是命令左右侍从退下,对拓跋澄说:"今天我所要做的这件事,确实是很不容易的。我们国家是在北方疆土上建立起来的,来又迁都到平城。但是,平城只是用武开疆拓土的地方,而不宜行治理化。现在,我打算行改风俗习惯的重大革,这条路走起来确实困难,朕只是想利用大军南下征伐的声,将京都迁到中原,你认为怎么样?"拓跋澄说:"陛下您打算把京都迁到中原,用以扩大疆土,征四海,这也正是以周王朝和汉王朝之所以兴盛不衰的关键!"孝文帝说:"北方人留恋于旧有的生活方式,那时,他们一定会惊恐纶猴,怎么办?"拓跋澄回答说:"不平凡的事,本来就不是平凡的人所能做得了的。陛下的决断,是出自您圣明的内心,他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?"孝文帝高兴地说:"任城王真是我的张子呀!"

原文

六月,丙戌,命作河桥,以济①师。秘书监②卢渊上表,以为:"世承平之主,未尝御六军,决胜行陈③之间;岂非胜之不足为武,不胜有亏威望乎!昔魏武④以弊卒一万破袁绍,谢玄以步兵三千摧苻秦,胜负之,决于须臾,不在众寡也。"诏报曰:"承平之主,所以不戎事,或以同轨⑤无敌,或以懦劣偷安。今谓之同轨则未然,比之懦劣则可耻,必若王者不当戎,则先王制革辂(lù)⑥,何所施也?魏武之胜,盖由仗顺,苻氏之败,亦由失政;岂寡必能胜众,弱必能制强!"丁未,魏主讲武,命尚书李冲典武选⑦。

…… 注释

①济:渡。②秘书监:官名,掌管机要和文书图籍的官。③行陈:"陈"通"阵",巡行军阵。④魏武:指曹,曹丕称帝,追封其为魏武帝。⑤同轨:车辙宽度一样;秦始皇统一天下,实行"车同轨,书同文",以此比喻天下统一。⑥革辂:用皮革蒙饰供君主使用的兵车。⑦典武选:主持武官的选拔。

译文

六月丙戌这一天,孝文帝下令在黄河上修筑大桥,准备让南下大军由桥上渡过黄河。秘书监卢渊上书,认为:"以太平时代的君主,从来没有过自统率大军作战,在阵地上决一胜负的,还不是因为胜利了并不足以显示勇敢,而失败了则会使自己的威望受到损失!以,曹统率一万名疲惫不堪的士卒打败了袁绍;谢玄率领三千名步兵,摧毁了苻坚的大军。胜利与失败的化,决定于转眼的工夫,而不在于人数多少。"孝文帝下诏回答说:"太平时代的君主,之所以不自统率军队作战,有的是因为天下已经统一,不再存在敌人;有的是因为懦弱卑怯,苟且偷安。目说天下已经统一、太平,恐怕还为时过早;与懦弱卑劣的人相比,又是十分可耻的。如果君主不应该自统率军队作战,那么,古代的君王特别制造的战斗时使用的革车,又会有什么用呢?曹之所以能取得胜利,是因为他依仗名正言顺。苻坚之所以失败了,其源也是由于他失德无。怎么能是人数少就一定能战胜人数多,量弱就一定能战胜量强的呢?"丁未,孝文帝讲论武事,命令尚书李冲负责选拔将官。

…… 原文

九月,魏主自发平城至洛阳,霖雨①不止。丙子,诏诸军发。丁丑,帝戎②,执鞭乘马而出。群臣稽(qǐ)颡(sǎng)③于马。帝曰:"庙算④已定,大军将,诸公更何云?"尚书李冲等曰:"今者之举,天下所不愿,唯陛下之;臣不知陛下独行,竟何之也!臣等有其意而无其辞,敢以请!"帝大怒曰:"吾方经营天下,期于混壹⑤,而卿等儒生,屡疑大计;斧钺有常⑥,卿勿复言!"策马将出,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。帝乃谕群臣曰:"今者兴发不小,而无成,何以示!朕世居幽朔,南迁中土;苟不南伐,当迁都于此,王公以为何如?迁者左,不者右。"南安王桢曰:""成大功者不谋于众。"今陛下苟辍⑦南伐之谋,迁都洛邑,此臣等之愿,苍生之幸也。"群臣皆呼万岁。时旧人虽不愿内徙,而惮于南伐,无敢言者;遂定迁都之计。

注释

①霖雨:久雨不。②戎:军。③稽颡:古时的一种跪拜礼,屈膝下拜,以额头触地。④庙算:朝廷确定的策略。⑤混壹:统一。⑥斧钺有常:斧钺是古代的兵器,意思是国家有规章制度。⑦辍:止。

译文

九月,孝文帝从平城出发,直达洛阳,天一直下雨,丙子,诏令各路大军继续向南发。丁丑,孝文帝穿战,手持马鞭,骑马出发。文武官员赶拦住马头,不断叩拜。孝文帝说:"国家战略已经决定,各路大军将要继续千洗,你们还想要说什么呢?"尚书李冲等人说:"我们现在的行,全国上下都不愿意,只有陛下一个人想实现它。臣不知陛下一个人走,将要到什么地方去。我们不愿陛下出征,又不知怎么劝阻,只好冒向陛下请。"孝文帝勃然大怒,说:"我现在正希望统一天下,治理国家,可你们这些文弱书生,却多次怀疑这一重大决策。国家是有一定规矩的,你们不要再说了。"说完,又纵马要走,这时,安定王拓跋休等人一齐来哭着劝谏。孝文帝又告诉大家说:"这一次,我们出军队的规模不小,出而没有什么收获,我们将来拿什么让人看?朕世世代代居住在北方,一直想要南迁到中原。如果我们不南征,就应该把京都迁到这里,你们认为这样做怎么样?同意迁都的人站在左边,不同意迁都的人站在右边。"南安王拓跋桢靠近孝文帝说:""成大事业的人,并不向众人征询意见。"如今,陛下如果放弃向南征伐的计划,将京都迁到洛邑,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,是老百姓之福。"文武百官都高呼万岁。当时,北方来的鲜卑人虽然不愿意迁往中原,但是又害怕南征,因此,也就没有人敢再说什么。北魏的迁都大计,于是确定了下来。

原文

李冲言于上曰:"陛下将定鼎①洛邑,宗庙宫室,非可马上行游以待之。愿陛下暂还代都②,俟(sì)③群臣经营毕功,然备文物、鸣和鸾④而临之。"帝曰:"朕将巡省州郡,至邺(yè)⑤小首即还,未宜归北。"乃遣任城王澄还平城,谕留司百官以迁都之事,曰:"今真所谓革也。王其勉之!"

(21 / 42)
资治通鉴(最爱读国学系列)

资治通鉴(最爱读国学系列)

作者:(宋)司马光 类型:游戏异界 完结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详情
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